90后金融人,获雨果奖
近日,中国“90后”作家海漄凭借作品《时空画师》获得了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奖。这一消息引发了网络上的广泛讨论。 10月21日晚,科幻文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雨果奖”在成都科幻馆揭晓。此前曾经获得过雨果奖的中国作家科幻作品包括刘慈欣的《三体》和郝景芳的《北京折叠》。刘慈欣此前曾凭借《三体》获得过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值得注意的是,海漄是一名金融工作者,其于1990年生于湖南湘潭,大学毕业后到深圳从事金融工作,据财联社报道,海漄目前就职于招商银行深圳分行。
招商银行90后员工获得雨果奖:
白天做金融,晚上写小说
海漄是谁?《时空画师》讲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会得“雨果奖”?在互联网上的一片祝贺声中,还有许多人带着想要深入了解的疑问等待解答。
获奖后,海漄发表感言称:
我昨天晚上从深圳赶到了成都,从收到组委会邮件开始,我就在畅想现在这一刻,但直到现在,我还有强烈的不真实感。
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故乡的书店就在我脑海中搭建了一个只属于我个人曲径通幽的自然花园,这个花园里,科幻是最美的风景。现在我离开了故乡,在大城市做了一个非常平凡但很繁忙的工作,我们要忠于理想,也要面对现实。
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我在下班途中,在每天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这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关,互不干涉的平行世界,但现在在成都,这两个世界融合了,理想照进了我的现实。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所有的读者,所有的科幻迷,不管是对我提出过异议,还是对我表达过欣赏,因为有你们,所以我才感到我在这个世界并不孤独。
还要感谢我的两位编辑,八光分文化的杨枫和田兴海,如果没有他们两位,这个作品可能根本不会出现。最后我要感谢为本次大会付出的所有工作人员,给我们呈现了一场盛宴,希望我今天的喜悦能够传递给大家。
自2011年开始涉足科幻创作,海漄一直在探求历史与科幻交织时可能产生的火花。他的这部作品《时空画师》是对历史和未来的一种想象和探讨,打破了时间的界限,让读者在时空的流转中思考人类、文明和未来可能的命运。
海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能够留给我写科幻的时间非常少。经常晚上11点才能到家,这是一种常态。星期六、星期天也经常要加班。但是,我晚上回家以后,把别人可能用来刷手机或者看短视频的时间花到了写作上。在工作中养成的自律和目标感,也帮助了我。”海涯表示,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自己依然写得很慢,“写两万字大概需要两三个月。”他应对的法子则是“自律”,提前制定创作计划并严格执行,“比如说今天我决定要写1000字,就一定要写足1000字。”
来源:财联社、中国基金报
SFC
本期编辑江佩佩实习生宋佳遥
21君荐读